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鲍卫忠:给被执行人“送礼”的执行局长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03-20 16:08:57 打印 字号: | |

“鲍卫忠坚守在司法一线,奋斗在执法办案、服务群众最前沿。他把对党的忠诚之情、对人民的爱护之情和对法律的敬仰之情,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件事,并为之献出了青春和生命。他在生命最后一刻,仍挂念着当事人的司法救助金申请,司法为民早已厚植在他的灵魂深处。”

 这是《法治日报》在评选2023年度法治人物时,给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鲍卫忠的评语。

 始终珍视民族团结的鲍卫忠,经常深入村寨普法释法,依法保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佤山法治“老黄牛”。

 2021年10月21日,鲍卫忠突发疾病,倒在办公桌旁。同年10月23日,因医治无效,年仅45岁的他离开了人世。2022年9月,鲍卫忠被追授为“全国模范法官”称号。近日,中宣部追授鲍卫忠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鲍卫忠生前开展的一次巡回审判。


迈出脚步带回信任

 鲍卫忠追悼会那天,一直在下雨。人群中,连夜赶来的佤族汉子艾嘎忍不住啜泣。

 因为一场延宕八年的土地纠纷,艾嘎成了鲍卫忠办理案件的被执行人。一边是傣族村民,一边是佤族村民,案件执行难度大。

 别人都觉得难,鲍卫忠却主动接过任务。打电话不接、发短信不回,就连第一次上门,艾嘎也是大门一摔,让鲍卫忠碰了一鼻子灰。

 无奈之下,鲍卫忠约了乡镇干部二次登门,艾嘎则叫了10多位亲友助阵,情绪激动时,拿出家里的佤族长刀叫嚷:“谁敢上来,我跟他拼命!”另一方傣族村民也火了,高喊:“把他抓起来!”

 眼见怒吼要变成动手,鲍卫忠站到了中间。一步跨到艾嘎身前:“放下刀子!‘各族人民一家亲,九老九代不丢伴’,咱们佤族世代相传的祖训,你忘了?”义正词严的质问,让艾嘎放下了刀。鲍卫忠转身安抚群众:“这个案子我一定会公平公正地处理好!请大家相信法律、相信法院!”

 人群渐渐散去,二次登门的鲍卫忠却依然没能踏进艾嘎的家门。

 但鲍卫忠依然没有气馁。不久,佤族新年“新米节”到了。鲍卫忠带着自酿水酒、一袋新米和一束稻穗来到艾嘎家,一句“兄弟,祝你年年大丰收”后,走进门的鲍卫忠和艾嘎拉起了家常。

 艾嘎也敞开心扉,说他在租种的土地上种了不少沙松,担心土地还给傣族寨子会影响自家生计。鲍卫忠当即协调村组干部,帮助艾嘎解决实际困难,组织双方进行现场调解。最终,傣族村民们和艾嘎之间的心结完全打开,两族兄弟重归于好,这起长达8年的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在阿佤山的村村寨寨,在群众家的火塘边、田地里都留下了鲍卫忠不知疲倦的身影。他说:“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信任。虽然辛苦,却也值得!”


换位思考解决难题

 鲍卫忠生前的办公室文件柜上贴满了便利贴,上面写着金额、被执行人等内容,还有一些鲍卫忠自己才能看得懂的标记。有一张便利贴是他去世前几天贴上去的,上面写着“班莫村、执行救助”,还有一个大大的“急”字。

 2021年9月,鲍卫忠在执行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中发现,被执行人刚刑满释放,借住在亲戚家,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还不上10多万元的赔偿款,可申请执行人又因伤残急需钱治病。鲍卫忠决定申请执行救助,并迅速启动。发病当天,他仍不忘叮嘱执行干警核实司法救助申请情况。鲍卫忠去世后一个月,5万元执行救助款到账了。

 “他交代的最后一项工作,我完成了。”同事金欣欣停顿了几秒,哽咽着说,“可是,我再也听不到他的叮嘱了。”

 除了用便利贴,鲍卫忠还有个习惯——首次去被执行人家里,只要距离不远,他都不穿制服、不开警车。“干执行工作,就是人心换人心。”鲍卫忠认为,老百姓看到警车会议论,对被执行人影响不太好,容易让被执行人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开展工作。

 “没有一万元?那咱们就五百元、一千元地还怎样?”一次次,鲍卫忠用笨办法和磨功夫,解决执行难问题。对生活真正陷入困境的申请执行人,他积极争取和办理司法救助,先后为61名特困申请人解除燃眉之急。

 “结案不是最终目的,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当事人的愁事和难事才是根本。”鲍卫忠总这样说。

 就这样,换位思考、替人着想,鲍卫忠带着大伙“磨”掉650件积累多年的“钉子案”“骨头案”。他担任执行局局长后,其承办的802件执行案件,没发生过“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

 2016年3月,为期三年的“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打响。作为执行局的带头人,鲍卫忠牵头全面梳理了历年来的历史存案,仅仅3个月,300多万元案款全部执行到位。

图片

用心传递司法温度

多年来,不论是脱贫攻坚还是强边固防,对于组织上的任何工作安排,他的第一回应都是:“什么时候走?”

 节假日是他的工作日,田间地头、村村寨寨是他的办公室……他曾对同事说,自己时常睡不着,有时就连做梦也在执行案子。

 “除了案件账,鲍局长还有本人民账,只要事情没有处理清楚,矛盾没化解,就都记在这本账里,他为此奔波劳累。”一位律师说,有些案子兑现了还不算完,鲍局长会一直跟到矛盾化解了才心安。

 在办案中,鲍卫忠坚持做到让每一位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当地一位商务公司负责人的案子标的额5万元,从申请执行起,一直是鲍卫忠联系他。这名负责人说,自己没催问过,鲍局长一直把事情挂在心上。“就凭这样的态度,即使拿不到钱,自己也很感激。”

“结案不是最终目的,要为当事人解决困难。只要用心用情,就没有打不开的心结。”鲍卫忠说。

他会为了1900元案款的案件,开车往返山间多次到被执行人家里做工作;面对看病急需用钱的执行申请人,他自掏腰包,悄悄为无力偿还的被执行人垫付执行款暂渡难关……鲍卫忠从不以标的额大小衡量执行力度,把每一起执行案件和每一次司法救助作为彰显公平正义、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的务实举措。

他对群众有感情,群众也把他当亲人。有一次,一位老人把新鲜核桃悄悄留在法院作为感谢,他却赶往老人家里,将等价的现金交到了老人手中。“时鲜的东西还回去也折损了,这样不违背自己的原则,也避免了老人的损失。”他说。

“要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的人,一个对人民有利的人,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人物一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鲍卫忠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道。他用生命,兑现了誓言。

来源:《法制与新闻》杂志


 

责任编辑: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