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临沧12月18日消息(见习记者 魏文青 记者 赵贝贝)下午4点多,刚讨论完司法救助事宜的鲍卫忠突然对同事说:“可以帮我倒杯水吗?我很累,想休息一下。”鲍卫忠的同事们不知道,这竟是与他的永别。
2021年10月21日,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一级法官鲍卫忠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于10月23日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5岁。
2023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鲍卫忠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英模的精神润物无声。鲍卫忠同志的先进事迹,回应的是时代的价值诉求,也给一直坚守在法治岗位上的云南司法工作者们带来了一次强烈的心灵冲击。虽然鲍卫忠去世了,但他的精神感动、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人,在“后鲍卫忠时代”秉持着“最好的纪念是继承”,化身烛光在边疆续写正义。
依然延续的“执行之路”
鲍卫忠的办公室还几乎保持着原样,一个不大的办公桌,两个文件柜上贴满了密密麻麻的报事贴,或潦草或工整的文字写着一些申请执行人、金额、被执行人之类的信息,甚至还有一些标记,也许只有柜子的主人才能看得懂。
两年过去了,这间办公室再也没有响起那个佤族汉子爽朗的笑声,以及从白天到夜晚似乎没有断过的电话铃声。矮柜上的二三十本笔记本还记载着鲍卫忠执行案件的情况,书页连起来,就是他曲折的“执行之路”。
2015年,工作突出的鲍卫忠担任沧源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在经济欠发达的边疆民族地区,这无疑是场硬仗。“执行成本高,执结率低,辛苦不说,很多案件即便标的额很小也执行不了,内地法院较实用的查封、扣押、冻结资金等措施在这边也不太起作用。”时任沧源县人民法院院长的郭兰娟说。
但鲍卫忠却从未退缩,在这间办公室里,鲍卫忠牵头全面梳理了历年来的历史存案,逐一研究破解,用双脚丈量了整个沧源。仅仅3个月,300多万元案款全部执行到位。最终,650件“钉子案”“骨头案”成功化解。
2021年3月,从沧源县人民法院其他部门调整到执行局工作的金欣欣还是个新人,鲍卫忠帮她完成了90余笔不明款项的梳理。那时候,一头雾水的金欣欣,震惊于鲍局长竟然可以一口气就能说出70余笔款项的对应案件。“这些案子都是他经办的,可以说都吃透了。”
2021年底,云南在全省开展执行案款集中清理专项整治行动,不明案款的清理是其中的重点,当时鲍卫忠刚刚离世,沧源县人民法院具体工作的执行人就是金欣欣,像是当年的鲍卫忠一样,她加班到凌晨,终于一笔笔搞清楚了这些款项的来源。“全心全意投入当下的工作,把鲍局长离世前未完成的工作处理好,是对他在工作上最大的告慰了吧。”金欣欣说。
沧源县人民法院院长吕丹表示,整个执行局形成了一种凝聚力,越发地团结在一起,要把鲍卫忠没有做完的事情做下去。
如今,鲍卫忠以前的同事们已经习惯了不再把“请教鲍局长”挂在嘴边。他走后留下的案子,被同事们一件一件办结,只是最初承办人的位置却是空白,就像是一种纪念。
在执行这条路上,鲍卫忠有过太多的艰辛,他曾开玩笑说:“我时常睡不着,经常梦到在执行案件,有时候梦境和现实都分不清了……”如今,他终于“休息了”,但在沧源县人民法院执行局,未结案件仍在一件一件减少。“他最后发给我的一条信息还在催促司法救助工作的推进,我的工作推进结果他却永远没机会收到了。”说到这里,金欣欣有些哽咽。
重新翻阅那一本“人民账”
沧源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也是从原始社会一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千年民族直过区。佤族、傣族、彝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
鲍卫忠是佤族,他有个佤名叫做“尼茸”,这个听起来十分“软糯”的名字是妻子周红的专属,里面含着对妻儿的柔情。而在工作中,他却将更多的柔情洒向了沧源,洒向了佤山的人民。
在沧源县人民法院工作了24年,鲍卫忠日复一日在沧源的道路上往返,从县城通往乡镇的道路有多少个弯、从乡镇下到村寨要蹚过多少条河,村里谁家小孩留守、寨子里有几户老人,他都清清楚楚。
鲍卫忠会为了一个1900块钱的案件,开着车往返山间几十公里多次到被执行人家里做工作,只为解开当事人的“心结”;面对看病急需用钱的执行申请人,他索性自掏腰包,悄悄为无力还款的被执行人垫付了执行款暂渡难关。
他甚至在微信朋友圈“兼职”起了微商,只为了帮助被执行人推销滞销的土鸡和鸡蛋,直到对方生意蒸蒸日上,还清了执行款。
傣族村民小组和佤族村民艾嘎之间长达8年的土地纠纷,因艾嘎一时想不通,拒不履行法院的判决。鲍卫忠用自酿的酒水、一袋新米、一束稻穗以及佤族人特有的祝福解开了艾嘎的心结,也最终化解了这场矛盾。
鲍卫忠经常说:“干执行,就是人心换人心。只有处处为群众着想,群众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他一直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司法承诺。
吕丹讲起鲍卫忠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我们办理的不仅是案件,更是边疆的稳定、民族的团结。这是鲍卫忠的“人民账”,也是他通往群众心中的指引书。
鲍卫忠的努力没有白费,每办一个案件,他都会多一个兄弟和朋友。在佤乡沧源,越来越多的群众学会了怎么更好地解决自己遇到的纠纷,许多群众碰到事情,就会去找鲍法官和他的同事。
可如今,他们却再也等不到鲍法官了。在彝族老寨村支书的记忆里,鲍卫忠还是那个“朴素的、精神的佤族小伙,笑眯眯的样子”。“他是一个掏心窝子为老百姓办事、能把石头都焐热的人。”村支书哽咽地说道
在鲍卫忠追悼会那天,很多人连夜赶来了。沧源县人民法院执行局的书记员陈美红远远地看到了艾嘎,艾嘎抹着眼泪对陈美红说:“只想送这位好法官、好兄弟最后一程……”
鲍卫忠走后的那些日子,周红一遍遍地去重新理解和感悟已与她一起生活了20多年的丈夫。她说,尼茸在医院抢救和他去世后的一段时间,他的手机依然不时响起,每天都会接到当事人问候的电话,表达着对尼茸的敬意、感激和怀念。“我更加理解了尼茸工作的意义,孩子们说,他们会像爸爸一样,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将司法的温度传递到边疆
在司法机关中,执行法官是一群与众不同的人。他们面临着极高的难度,在乡村山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办案,甚至需要跋山涉水、奔波在外。他们没有舒适安静的办公环境,经常需要应对双方的争吵和口舌之战。
临沧市中级人民法院干警李昱坦言,不知有多少次,年轻干警信心百倍地出发,忙了一天却空手而归。但鲍卫忠在执行局一干就是9年,被群众称为“佤山百姓的贴心人、心连心的好兄弟”。鲍卫忠是怎么做到的?她一直试图寻找答案,直到翻开他的笔记,扉页赫然写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她才明白,这是鲍卫忠至死不渝的初心和使命。
英模如烛光,照亮前行路。鲍卫忠的精神,是他留给仍兢兢业业在法治建设道路上同仁的宝贵财富。“接过司法为民的火种,坚守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的初心,是云南司法界同仁对鲍卫忠最好的纪念。”云南省高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云南省各级法院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不断规范执行权运行,“云岭总攻”铿锵有力,五年来执结案件110余万件,执行到位金额近2000亿元。
与此同时,还有更多的云岭司法工作者,像鲍卫忠一样身背国徽,翻山越岭,用双脚丈量司法为民征程;巡回审判,指尖诉讼,将公平正义带到群众身边。大理“金花”、楚雄“梅葛”,双语调解,“一站式”法律服务进社区、进村寨……云南法院“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与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共治“云南模式”,为全国法院“一站式”建设贡献了云南力量。2022年,在全国法院“一站式”建设质效综合排名中,云南法院位居全国第三。
2022年4月,沧源县法院设立法官夜校——“法官加油站”,晚上,老干警、新同志齐聚课堂学理论、讲实务,探讨案例,交流心得,集体“充电蓄能”。在鲍卫忠生前工作的法院,大家正沿着他的足迹,接过司法为民的接力棒,锐意前行。
李红英是沧源法院的干警,同时也被鲍卫忠所激励和鞭策。她表示,局长是身边的榜样,他把人民群众放在了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把每一个案件都办到了极致。“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让英模精神在佤山大地传承下去。”
鲍卫忠是“燃灯者”,在司法事业中燃尽了自己,照亮了无数个当事人的人生。在边疆,千千万万个像鲍卫忠一样坚守在审判执行一线的新时代人民法官,正在用实际行动履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职责使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