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代表视察云南行# 【“金花调解”让法治之花绽放在苍山洱海】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11-20 11:09:11 打印 字号: | |

11月15日,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来到大理市人民法院喜洲人民法庭,实地调研喜洲法庭“金花调解室”。

“这是我们白族女性‘金花’服饰中的‘包头’,包含大理四景‘风花雪月’。这里为什么被称为金花调解室?”伴随着讲解法官提出的问题,代表们走进了喜洲法庭。

喜洲法庭坐落于苍山、洱海之间,所在地区白族人口约占90%,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人民法庭。“金花”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对当地白族妇女的美称。2012年,大理法院遵循当地民族文化,在喜洲人民法庭创设了首家具有民族特色的基层法庭调解室——“金花调解室”。

“在进行案件调解时,我们经常会说‘古藤古藤,呼啥呼咿’,这是白族话‘坐下坐下,好好商量’的意思。”讲解法官介绍,使用白族话和当事人沟通,有助于拉近双方距离,让矛盾纠纷更易化解。

据介绍,“金花调解室”由熟悉法律政策、通晓白族语言、知晓民风民俗的“金花”作为调解员,帮助辖区群众调处婚姻家庭、赡养、抚养、相邻等纠纷,及时化解矛盾,同时,“金花调解员”还会借助传统风俗习惯疏导和启发群众,向大家讲法律、讲家风、讲正确婚恋、讲邻里和谐,并利用“诉前+诉中+诉后”连环调解,设立回访制度,避免二次纠纷。

这次视察改变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动车段动车组机械师董宏涛对法院工作的固有印象,“现在的法院已经不是等着案子找上门了,主动作为意识非常好!‘抓前端,治未病’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了萌芽状态。”

记者了解到,随着“金花调解室”的不断完善,喜洲法庭还将法律、心理、人类学等专业人才引入“金花调解”诉讼工作中,打造“金花+博士”的双调解模式,形成了以“金花调解”为主,博士调解、诉前委派调解、乡贤调解、网格人民调解等协同发力的“金花+N”多元解纷工作模式,为“金花调解”再添助力。

如今,“金花调解”已经成为苍山洱海间、秀美彩云之南司法为民,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责任编辑:鲁思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