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凡是路过的,都是风景,能占据记忆的都是幸福。总结过去,把握当下,展望未来,幸福才会在明天迎接你。”一段来自《离婚证明书》尾页上的法官寄语,引发了全国人大代表们的热烈讨论。
11月16日,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人民法院,实地调研该法院将民族文化与法治文化建设相融合的亮点工作。
“这个离婚证明书和离婚证一样吗?”
“这个证书全国统一了吗?”
走进剑川法院“家室调解室”,代表们不约而同拿起来摆在桌子上的《离婚证明书》样证,向讲解法官提出疑问。
“离婚证明书与民政局开具的离婚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目前全国一些法院都可以出具这样的《离婚证明书》,让判决离婚和调解离婚的当事人拿到更方便的离婚证明。”讲解法官介绍,法院的离婚调解书或判决书,详细记载了男女双方的个人出生日期、居住地址、身份证号、感情破裂原因、未成年子女抚养等隐私信息。当办理个人事项需提供婚姻状况证明时,拿出含有详细隐私信息的调解书或判决书出来难免很尴尬,而《离婚证明书》巧妙的避免了这种情况。
这一举措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淮海研究院制导弹药总体部主任设计师王飞感受深刻,她表示,“一件小事可以看到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初心!离婚判决书与调解书涉及很多信息,但人民法院提供的《离婚证明书》方便的同时也最大限度保护了当事人的隐私权。”
记者留意到,剑川法院随处可见的白族文化元素,让每一位步入诉讼服务中心的当地群众,都有温馨的感觉,无形之间拉近了法院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以促使人民群众平和心态,明理诉讼。
据介绍,剑川法院秉持“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法治文化建设理念,将以文化人和依法律人有效融合,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从而培塑法治文化。将审判实践融入到当地优秀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人文景观之中,以道德感化和法律引领为途径,寻求当事人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从而引导当事人理性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