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喜报!昆明法院6篇论文在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上获奖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3-21 10:29:59 打印 字号: | |

近日,由中国行为法学会、云南省法学会、云南警官学院主办,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协办,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共同发展的法治保障”为主题的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在昆明举行。

在此次论坛主题征文活动中,共收到98篇论文,经评审委员会评选,评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4名。

 

 

一等奖

《恢复性司法视阈下中国—东盟自贸区解纷机制的发展路向》

——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张金科

《澜湄合作下河流法律人格的逻辑证成》

——西山区人民法院张美婷

三等奖

《提升优化“中国—东盟”法治自贸区营商环境的司法保障》

——西山区人民法院褚嬴、苏炳豪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跨境安全治理的法治保障》

——禄劝县人民法院朱海志

《澜湄合作框架下中国老挝磨憨—磨丁口岸地区的司法服务保障研究—以昆明市G区人民法院磨憨人民法庭为主体》

——官渡区人民法院蒲婕、陆思璇

优秀奖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跨境安全治理的法治需求》

——东川区人民法院吕永忆

 

 

一等奖

 张金科,昆明中院刑三庭法官。

获奖论文《恢复性司法视阈下中国—东盟自贸区解纷机制的发展路向》

论文概述

中国—东盟自贸区构建面向“和平、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恢复性司法倡导的“和谐”“沟通”“共赢”价值,由于在文化理念上具有共同性,因此恢复性司法完全可以成为助推中国—东盟自贸区安全和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伴随着中国和东盟国家人、财、物和信息的大流动,具有跨国界、跨文化特征的矛盾纠纷也将呈现迅速增加趋势。既有双边或多边争端解决机制虽然仍是中国—东盟自贸区争端解决的主要途径,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战略目标决定了恢复性解纷机制是其多元解纷机制不可或缺的部分。为此,有必要按照由松散逐渐到紧密的顺序,逐步建立恢复性司法研究联盟;本着先民间,后政府,再国际的思路,坚持共建、共享原则,逐步形成中国—东盟自贸区恢复性解纷自愿选择机制、多元对接机制和平台协调机制。

 

 

张美婷,西山法院法官助理。

 

获奖论文《澜湄合作下河流法律人格的逻辑证成》

论文概述

本文围绕澜湄合作下赋予河流法律人格的内在逻辑、正当化基础、因应之策内容进行研究。以权利束模式为切入点,明确消极法律人格为河流法律人格的逻辑起点,并结合人域法与人际同构法、法律人格与法律物格、公利与私利等角度对照分析赋予河流法律人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通过确立河流有限法律人格、河流法律人格的法律保留、河流法律人格的限制之限制的方式,建构跨界水资源法律人格的因应之策,以期唤醒人们对自然物诉讼权利的重视。

 

三等奖

 

 

褚嬴,西山法院专委;苏炳豪西山法院法官助理

 

获奖论文《提升优化“中国—东盟”法治自贸区营商环境的司法保障》

 

论文概述

作为全球发展中国家间最大自由贸易区的“中国—东盟”自贸区经过十余年建设,如今已进入3.0时代。提升优化自贸区的法治营商环境日益成为时代新阶段下自贸区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提升优化“中国—东盟”自贸区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研究“中国—东盟”自贸区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设立自贸区法院、加强自贸区成员国间的司法协助和强化自贸区的多元解纷等三方面的改进建议,希望对提升优化“中国—东盟”自贸区法治营商环境的司法保障途径进行有益探索,促进“中国—东盟”经济高质量融合。

 

朱海志,禄劝法院法官助理

 

获奖论文《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跨境安全治理的法治保障》

 

论文概述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是新时代中国发展开放型经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澜湄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方面,自2015年中国提出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正式建立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人文交流经济往来日益频繁,但是伴随而来的一些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如跨境赌博、电信诈骗、恐怖主义等也将严重影响澜湄区域安全治理的基本成效。本文以澜湄区域跨境安全法治治理为基本切入点,论述了当前澜湄次区域跨境安全治理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分析成因之后,从依法治理的维度给出了一些完善思路,以期为澜湄次区域跨境安全依法治理提供一些裨益。

 

蒲婕,官渡法院审管办主任。

陆思璇,官渡法院官助理

 

获奖论文《澜湄合作框架下中国老挝磨憨—磨丁口岸地区的司法服务保障研究-以昆明市G区人民法院磨憨人民法庭为主体》

 

论文概述

 

2022年5月,昆明市正式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共建国际口岸城市,随后高位启动、揭牌成立了官渡区人民法院磨憨人民法庭。在澜湄多边合作及中老双边合作的背景下,设立磨憨人民法庭是推动中老地区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和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磨憨口岸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要途径。受制于案件涉外多元激增趋势、法律制度体系差异性、沿边多民族属性,法庭自身建设及司法服务保障机制的建构面临多重困难。为提供更优质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应立足于磨憨人民法庭的重大发展战略司法服务者、营商环境护航者、社会治理参与者的功能定位,公正高效司法、有力服务大局、打造涉外品牌、完善解纷机制、融入社会治理,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及高水平对外开放。

 

优秀奖

 

吕永忆,东川法院刑庭法官。

 

获奖论文《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跨境安全治理的法治需求》

 

论文概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社会生活带了便利,但新兴事物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问题,如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便捷和虚拟性,向社会进行电信网络诈骗,严重危害了公民的财产安全。加之云南省所在的特殊地理位置,电信网络诈骗呈高发势态,诈骗的手段更是五花八门。本文通过对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的现状、电信网络犯罪的立法现状、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对策和建议四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从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对策研究入手来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跨境安全治理的法治需求进行阐述。

 

 

下一步,昆明法院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开展“强化调研创一流”活动,牢固树立“调研是更高层次的审判”理念,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工作统筹,力争取得更多的一流调研成果,推动昆明法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刑三庭、西山法院、官渡法院、东川法院、禄劝法院


 

责任编辑: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