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务公开 > 法院工作报告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7-30 11:30:09 打印 字号: |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18年1月27日在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代理院长 侯建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2013年以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省人大的有力监督、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省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全省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委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和省十二届人大历次会议决议,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扎实开展审判执行工作,全面加强法院自身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新发展。五年来,全省法院受理案件2018435件,审(执)结1943105件,结案标的额4561.56亿元,同比分别上升53.68%、50.14%、351.41%。其中,省高院受理案件40464件,审(执)结40346件,结案标的额935.98亿元。

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全力服务保障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审理各类案件,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依法服务保障大局。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围绕云南“三大定位”,切实增强服务保障大局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紧贴全省重大战略部署,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服务滇中新区建设、保障“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保障全省脱贫攻坚等审判指导意见,助推云南跨越式发展,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批示肯定。

依法惩治各类刑事犯罪。充分发挥刑事审判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重要职能,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犯罪活动,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79393件263465人。严厉打击恐怖犯罪和严重暴力犯罪,成功审判昆明“3·01”暴恐案、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案、会泽“9·29”特大杀人案等一批重大刑事案件。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审结毒品案件31514件41912人。始终保持严惩腐败高压态势,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6589件8663人。服务保障全省脱贫攻坚战,审结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案件519件742人。

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依法审结一审商事案件475234件,结案标的额2398.62亿元。认真贯彻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审结知识产权案件5044件,保障创新者权益,激发创造活力。服务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结破产案件105件。成功审结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云南煤化工集团系列破产重整案。强化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审结环境资源案件8471件。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发布旅游纠纷十大典型案例。审结房地产纠纷案件25825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切实做好涉及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案件的审理工作。

妥善化解行政争议。认真贯彻新行政诉讼法,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审结一审行政案件10900件,审查非诉行政执行案件6326件。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从2013年的20.34%上升到2017年的62.83%。坚持每年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向行政机关有针对性地发出司法建议119件,促进依法行政,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坚决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严格执行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程序公正等原则,全省法院对18名公诉案件被告人、560名自诉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钱仁风案再审宣告无罪、卢荣新案二审改判无罪,成为全国法院标志性案例。加强审判监督,保障当事人申诉权,审结刑事申诉案件384件,其中改判、发回重审208件。办理国家赔偿案件545件,决定赔偿62件。

二、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便民利民措施,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

加强民生案件审判。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案件,审结一审民事案件462160件,结案标的额294.56亿元。制定云南省家庭暴力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实施办法,依法及时保护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合法权益。出台为农民工提供司法服务的意见,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审结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7333件,依法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审结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犯罪案件179件443人,保障消费者权益和“舌尖上的安全”。

扎实做好便民利民工作。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升级版建设,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全面提升诉讼服务质效,基本实现“走进一个厅、事情全办清”一站式服务。建成以人民法庭为点、车载流动法庭为线、基层法院为面,点线面结合的全覆盖司法服务网络。探索“互联网+旅游审判”模式,在重点旅游景区和知名景点设立155个旅游巡回法庭和审判点,全部上线百度地图。完善诉调对接机制,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对8971件14392名困难当事人实施国家司法救助,救助金额1.3亿元。对47838件案件缓减免诉讼费1.64亿元。

积极推进阳光司法。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全力打造司法公开“四大平台”,全面公开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在中国庭审公开网累计庭审直播39901件,居全国法院第4位。其中,省高院累计庭审直播653件,居全国高院第1位。裁判文书公开一直居全国法院前列。持续开展“阳光司法工程”“法院开放日”等活动,主动邀请社会各界代表走进法院旁听庭审、参观考察。全方位及时发布法院工作动态、法治热点和司法政策信息,增进社会公众对法院工作的了解,主动接受监督。

三、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努力提升司法公信力

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各项司法改革,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司法责任制改革主要任务基本完成。全省法院首批遴选出4060名员额法官,占中央政法专项编制的33.67%。其中少数民族法官1138名,占入额法官总数的28.11%。组建新型审判团队,建立新型审判权运行机制,改裁判文书审签制为签署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得到有效落实。院庭长办案成为常态。中基层法院人员、编制和经费上划省级统一管理。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审判资源逐步优化,审判质效明显提高,多次受到中央政法委和最高法院领导的表扬肯定。

各项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全省法院当场登记立案率保持在97%以上。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陪审员数量从2013年的3543人增加到2017年的9203人,五年参与审判活动25.94万件次。推进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全省法院涉诉信访数量从2013年的78919件次下降到2017年的20746件次。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扩大量刑规范化罪名和刑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集中管辖、知识产权案件集中管辖及“三合一”审理模式、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行政案件、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繁简分流等多项改革扎实有效推进。

全力破解执行难等“五难”问题。“立案难”得到有效解决。“调卷难”基本得以解决。“送达难”积极有序破解。综合施策解决“诉讼难”取得成效。向“执行难”全面宣战、实施攻坚,坚决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省委、省政府发文支持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解决执行难共治格局基本形成。加强执行改革和信息化建设,与公安、银行、住建等41个部门建立网络查控机制,实现对房屋、存款、车辆等主要财产实时查控;实行网络司法拍卖,累计网拍7427件,成交额25.41亿元,成交率达91.28%,平均溢价率93.94%。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机制,77650人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予以信用惩戒,28981人被限制乘坐飞机、高铁等高消费。加大执行强制力,4849人被追究拒执罪、处以司法拘留或罚款。开展执行攻坚“迅雷”行动等专项活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失信被执行人形成高压态势。五年执结案件401579件,执行标的额2314.21亿元,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四、始终坚持重心下移,着力夯实基层基础

坚持面向基层、服务一线,推动全省法院基层基础工作实现新发展。

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制定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建成“五大网系”“三朵云”,为审判执行工作提供全面支撑。在全国法院率先建立“法检监网上协同办案平台”,全省减刑、假释案件实现网上办理,经验做法在全国法院推广。建成看守所远程视频提讯室144个、远程视频接访室149个。高清数字法庭从2013年的230个增加到2017年的1132个,基本实现“每庭必录”。司法统计数据基于大数据平台实现自动生成,彻底告别人工统计时代。信息化应用基本覆盖办案办公各领域、全流程。加快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核心应用系统和智能服务系统日渐完善。

切实提升基层司法能力。深入推进基层法院院长、基层法官全员轮训和双语法官培训培养工作。发挥二审和再审功能,加强审级监督。采取发布典型案例、情况态势分析、调研座谈等形式强化对下业务指导,统一裁判标准。全省131个基层法院审(执)结各类案件1460286件,占全省法院结案数的75.15%,案件调撤率达55.8%。提升人民法庭工作质效,人民法庭巡回审判率保持在70%以上。

不断改善基层审判条件。突出基层导向,在经费保障、物质装备、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向基层倾斜,着力改善偏远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基层法院工作条件。五年来,全省法院获得中央和地方投入“两庭”建设资金共计11.63亿元,新增建筑面积49.14万平方米。坚持审判业务、人才智力、物资装备“三管齐下”,对藏区法院实施“造血式”援助,援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打造过硬法院队伍

以党建带队建,围绕职责使命,狠抓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纪律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队伍。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广大干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服从”,铸就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教育熏陶、模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结合,培育践行信仰法治、坚守法治的职业情怀和职业精神。

加强履职能力建设。在全省法院连续三年开展“素质提升年”活动,全面提升干警素质能力。分级分类抓实干警教育培训,省高院举办各类培训班125期,培训干警18528人次。邓兴、杜跃林、林蔚盈等被评为“全国模范法官”,余华芬被评为“2015年度人民法院十大亮点人物”。全省法院512个集体、1108名个人受到中央、最高法院和省级有关部门表彰奖励。

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实施办法和最高法院六项措施等铁规禁令,着力整治“六难三案四顽症”,“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司法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全国法院首创办案承诺制,建立司法责任制廉政风险防控清单。持续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司法巡查、审务督察和专项检查。以零容忍态度惩治司法腐败,全省法院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33件184人。

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出台全省法院文化建设指导意见,推进“文化法院”“文化法庭”“文化型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推出《以法律的名义》等系列法治专题片、《天河护法魂》等系列法治丛书。组织国家宪法日宪法宣誓和入额法官就职宣誓活动。广泛开展道德讲堂、演讲竞赛、歌咏比赛和向杨善洲、高德荣、邹碧华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营造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

五年来,全省法院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认真负责地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诚恳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省高院办理代表建议44件、政协提案25件,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通过邀请视察、组织调研、体验执行、通报工作、推送信息、赠阅报刊等方式,开展大量代表委员联络活动,为代表委员了解和监督法院工作创造条件。监督联络工作经验在全国法院交流,省高院被评为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和政协云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提案工作先进单位。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做好法院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毫不动摇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确保法院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始终坚守法治信仰,恪守职业良知,坚持公正、为民、严格、阳光、廉洁司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将公正司法作为法院工作的生命线;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牢记司法为民宗旨,强化群众观念,站稳群众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司法改革,从根本上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激发内生动力;必须坚持不懈加强法院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全力打造过硬队伍。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省委正确领导,省人大有力监督,省政府、省政协以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最高法院正确指导帮助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心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全省法院和全体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审判质量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司法改革新形势和审判压力不断增大,法官的司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时间紧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司法改革任务需进一步深化细化精化,配套措施尚需进一步跟进;极少数法官作风不实、素质不高,有的甚至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严重损害了法院形象和司法公信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及2018年工作安排

今后五年,全省法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深入推进平安云南、法治云南建设,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忠实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为全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是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上取得新成效。引导广大干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做到维护核心、绝对忠诚,听党指挥、勇于担当。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省法院工作的思想旗帜、理论指引、根本遵循,贯彻落实到法院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思考谋划定位全省法院工作,不断开辟全省法院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二是在服务保障全省工作大局上取得新成效。依法严惩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严厉打击渗透颠覆破坏、暴力恐怖等犯罪活动,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保持打击毒品犯罪高压态势,积极参与禁毒综合治理。依法惩治民生领域犯罪,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严惩腐败犯罪,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促进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脱贫,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是在提高司法为民质量上取得新成效。密切关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呈现的新特点,拓展司法为民新举措,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坚决打赢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大力加强智慧法院建设,把现代科技应用作为全省法院工作现代化的新引擎。不断深化诉讼服务中心升级版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诉讼服务。全面深化司法公开,确保审判权在阳光下运行。坚决打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做到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在哪里,法院的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四是在精准落实司法体制改革各项任务上取得新成效。全面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继续把司法责任制改革具体任务落实落细、做优做精。围绕办案质量和效率,建立健全法官业绩考评制度。坚持精简、务实、效能的原则,加快推进法院内设机构改革。积极推进执行机构、执行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刑事案件基本证据指引,构建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促进办案系统互联互通。健全常态化督察机制,加强对改革落实的督察问效。

五是在全面加强法院队伍建设上取得新成效。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向纵深发展。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和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广大干警坚定理想信念,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法官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着力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司法审判人才,增强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建立健全与审判权运行新机制相适应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审判权正确行使。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决惩治司法腐败。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省法院做好今后五年工作的基础之年、关键之年。全省法院将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三个一以贯之”,坚持公正司法、服务大局、服务人民,忠诚履职、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准确、有力惩处黑恶势力犯罪。严惩非法集资、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以及电信网络诈骗、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等新型网络犯罪,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惩治受贿与行贿犯罪并重原则,依法严惩各类职务犯罪,加大对群众身边腐败犯罪的惩治力度。依法公正高效审理经济领域各类案件,加大产权保护力度,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家创新创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妥善审理涉及教育、就业、医疗、欠薪等民生案件。细化完善员额管理制度、新型办案团队组建、司法监管机制、法官职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刑事案件分流、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司法辅助事务市场化社会化等机制,深化庭审方式改革。积极配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促进司法审判与国家监察的有机衔接。完善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功能,推进信息化与审判执行工作的深度融合。按照增强“八个本领”的要求,把队伍专业化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切实提高履职能力。锲而不舍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杜绝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对法院事业来说,是可以大有作为也应该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全省法院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要求,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落实本次大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为云南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谭华